“无所事事”的中国平安,栽在了房地产上
日期:2023-02-10 17:49:16 / 人气:222
中国近年来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。在最近发布的世界百强企业名单中,中国有17家企业上榜。纵向排名后,不难发现中国企业在网络零售、金融、互联网行业显示出优势。
中国平安作为金融行业和保险分支的龙头,尤其是在A+H上市后,受到的关注度远超保险龙头中国人寿。但就在市场看好其发展势头的时候,中国平安却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。
保险行业连年低迷,业务增量持续承压。
保险作为许多消费者规避金融风险或健康风险的投资方式,不仅是金融业的重要分支,也是居民收入的重要参考指标。而且也容易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,尤其是在居民储蓄意愿较高的情况下。
据有关部门披露,2022年,保险业共获得原保险保费收入46957亿元,同比增长4.58%;保险金额增长12.63%,保险赔付支出同比下降0.79%。按险种分类可以发现,寿险和健康险增速明显放缓,意外险负增长。
2022年,寿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2.45万亿元,同比增长4.02%;健康险实现原保费收入7073亿元,同比微增0.06%;2007年,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总额为499亿元,同比下降14.36%。
业内人士表示,2022年受疫情波动影响,保险行业受到一定冲击,但随着2022年相关政策的松动,经济复苏将按下快进键。尤其是在基建、房地产、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力振兴的情况下,保险业务或许能走出连年低迷的尴尬怪圈,但也仅限于财险产品。
2022年寿险公司在保额和赔付方面呈现下降趋势。2022年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.78%,进一步低于2021年5.01%的增幅。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还会受到居民消费意愿减弱和线下营销受阻的影响。而且保险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,关注的是一个业务增量。
中国平安在2022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披露,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营业利润589.93亿,同比增长17.4%。这一块占集团收入近70%的业务占比近70% (69.13%)。同比增长看似有回暖迹象,但实际上其业务增量的压力已经清晰。
与意外险和财险不同,寿险业务具有时间跨度,保单的所有收益并不是在同一年完成的。新业务增量成为直接反映保险业务销售情况的硬指标。
早在2021年,中国平安的业务增长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:新业务价值378.98亿,同比下降23.6%。2022年上半年,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8.5%,仅为195.73亿。首年保费也是必然的:2021年同比下降8.5%,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3.1%。
分析人士认为,不仅中国平安,各大保险公司的寿险业务增长都遇到了瓶颈,但中国平安与同行的不同之处在于,它热衷于“跨行”发展。这本来对积累了原始资本的中国平安来说是好事。集团的多元化发展也是股东乐于见到的,但偏偏中国平安押错了钱。
受困于房地产行业,中国安全脱身。
中国平安虽然以保险和银行业务起家,但随着资金的逐步积累,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单纯的保险企业,更是一家颇具规模的投资公司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2021年,中国平安保险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3.7万亿元。钱滚、息滚是金融行业的老三样,但中国平安选择的投资方向却几乎让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自古以来,中国人就注重安家、买房、扎根等等,所以房地产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。中国平安看到了这一点,从2020年开始,开始频繁入股房地产行业。
从540亿接手华夏幸福开始,中国平安热衷投资房地产行业的号角正式吹响。封顶507.5亿收购方正集团,330亿收购莱佛士项目等烂摊子。,每个都是十亿元的钱。但这些只是中国平安表面上的大动作,市场上的私人重仓才是中国平安被套牢的根本原因。
根据中国平安披露的经营报告,在中国平安的投资版图中,房地产业务占有较大比重。据相关机构统计,近三年来,中国平安先后重仓至少13家房企,包括碧桂园、融创中国、施琅集团、旭辉集团、金地、保利、华润、绿城、九龙仓、协信、华夏幸福、蓝光发展等,成为部分房企的第二大股东。因此,在投资界,中国平安也被戏称为国内最大的“隐形房东”。
中国平安2022年半年报数据显示,截至6月末,中国平安保险基金组合中不动产投资余额为2228.33亿,不动产投资规模占总投资资产的5.2%,较年初微降0.3%。此外,平安银行住房相关贷款约6300亿,其中企业房地产贷款近3000亿,个人按揭贷款2800多亿,建设贷款不足500亿。
然而,2022年7月,房企违约潮爆发,让原本寄望于房地产投资回报的中国安全幻灭。
受房地产行业风暴和相关部门对房地产行业强力干预的影响,2022年10月31日,中国平安股价创下5年新低,仅为35.9元,总市值仅6600亿元,成为压倒中国平安股价的最后一根稻草。2022年10月31日,中国平安股价最低跌至35.9元,总市值跌至6600亿元,创下近5年来新低。
受此影响,中国平安也经历了一轮高管洗牌。后来集团公开表示,中国平安投资近4万亿,即使是几百亿的窟窿也不会伤害集团。但有心人发现,中国平安虽然对自己的资金实力有着绝对的信心,但也在不断“优化”自己的资产配置。不仅在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,还进一步加快了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步伐。
虽然企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难免会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,及时纠正和止损就足够了,但平安银行一再走上错误的道路,也让外界不得不对整个集团的未来打上了一个问号。
寻求第二个增长点,却因为“金融+科技”再次陷入困境
中国平安根据自身分类,将集团业务分为寿险和健康险、财险、银行、资产管理、科技、证券、信托七大板块。2022年上半年,寿险、健康险和财险占中国平安总收入的56%和23.59%。长期高举多元化发展大旗的中国平安,始终难以改变这一局面。
虽然中国平安2022年的财报尚未披露,但保险业务,尤其是寿险业务,无疑是中国平安的收入牌。如前所述,在人口红利和居民储蓄意愿居高不下的情况下,保险业务增速会受到很大影响。中国平安寻求第二个增长点是很自然的,但是金融+科技的新概念并没有让中国平安如愿以偿。
2015年成立的平安好医生(现平安健康),2016年成立的平安普惠金融,都是中国平安寻求多元化发展的一步棋。但对于一个立足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群体来说,向互联网领域跨界的难度是巨大的。
平安健康作为中国平安“互联网医疗+金融”捆绑的好帮手,目前仍在亏损。而且纵观整个互联网医疗体系,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,扭亏为盈的时间无法预测。更何况还有京东健康、阿里健康等后起之秀,与平安好医生争地盘。
在看到平安和健康无法杀出重围后,中国平安喊出了第二个口号:“金融+科技”。属于这个业务板块的不仅有上面提到的平安健康,还有汽车互联网服务平台汽车之家,个人金融服务平台陆金所,金融机构技术服务提供商金融一账通。但这个看似庞大的业务模块也是一个营收黑洞。
2022年上半年技术业务收入484.78亿,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;营业利润53.04亿,同比下降23.8%。公司主体方面,陆金所净利润同比下降16.2%;金融账户净亏损5.62亿;平安好医生净亏损4.24亿;汽车之家净利润同比下降40.6%。两家公司利润缩水,两家公司还在亏损。
明知保险业务增速受困,不动产投资回报不佳,中国平安寻求其他业务增量自然是一个值得支持的决定。但偏偏投资人很难快速完成布局,甚至实现技术业务。这是真的,投资者无法理解。毕竟在互联网领域,中国已经是三足鼎立了。腾讯、阿里、百度都不是中国平安能轻易撼动的。我怕中国平安再出问题。
标签
与海外市场相比,中国人购买保险的意愿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尤其是在健康险和寿险方面,因此这一市场未来仍有很大潜力。但由于认知、经济活力等因素,近年来保险业务的增幅可能不会太大。而这是中国平安不得不面对的事实。
正在努力争取下一个营收增长点的中国平安也将于近期公布2022年的成绩单。数字将告诉我们一切,这艘价值万亿美元的航母在多次偏航后能否重回正轨。
作者:焦点娱乐
新闻资讯 News
- Realme GT5 Pro手机预热:接...12-04
- 从《短剧江湖》开始:票房大部分买...12-04
- 华为自动驾驶新专利,可通过路口...12-04
- 万通液压申请液压系统专利,实现...12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