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短剧江湖》开始:票房大部分买流量,配角四小时能赚1000

日期:2023-12-04 18:29:03 / 人气:586

从《短剧江湖》开始:票房大部分买流量,配角四小时能赚1000。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。

|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出品
“劳斯莱斯只要两块钱,看你的短剧要三块钱?”
这是一部热播短剧下的常见评论。这个短剧是一个价格贬值了100万倍的世界。只存了几万块钱。这个人过去是个底层人物,但在这里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。
这类剧的故事广告会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。如果观众想看完,需要跳转到小程序充值。一集的费用一般在60分至1元之间。一部剧大概有100集,每集几分钟。
这是一种新的影视产品形式,相当于“基于视频的网络小说”。主要是在小程序上付费点播,获客方式是通过投放剧情广告引流。
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,短剧备受市场关注,尤其是其付费模式,让很多人看到了短视频新的变现方式。但短剧和短视频有着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,这个行业也形成了包括剧本、制作人、短剧平台、发行商等环节的产业链。
短剧的爆款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关注,业内也有说制作团队或者短剧平台主动找投资人,他们宣传剧本有多好,然后出示几份“投资50万票房”的战报,然后意味深长的说:“兄弟你只要60万。”
但是短剧还能赚钱吗?
一位短剧平台负责人告诉笔者,2023年3月以后,付费短剧已经是一片红海,99%都流失了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“短剧可以一夜暴富”“短剧可以赚快钱”是第一和第二个谬误。
一位短剧导演直言不讳地告诉笔者,有的老板亏损了2000多万。
成本增加了五倍。
像许多行业一样,早起的鸟儿有虫吃。
章雷(化名)是一个早期的短剧平台老板。他告诉笔者,从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,他赚到了一个“小目标”。“两三个月,营收规模从几百万涨到几千万。”在他看来,赚钱的关键是当时的流量足够便宜,但任何剧,哪怕粗制滥造,只要投了就要充值。
所谓短剧平台,就是短剧的聚集地,往往以小程序的形式出现。他们通常有合作的制作团队,会推广和运营短剧。
然而,这样的好日子在今年3月戛然而止。这个没有门槛的小生意一下子涌入了一大群人,各个平台上出现了短剧的推广链接,各种短剧开始出现。
这大大增加了短剧的制作和推广成本。一位短剧导演告诉笔者,以Xi安为例,在此之前,1000元租一个宴会厅拍摄需要8个小时,现在连8000元都拿不到。演员的薪水也在飙升。以前配角四五百一天,现在开场四小时一千元。
按照他的计算,一部剧的制作成本从10万涨到了30万。现在公认的制作成本已经达到了50万。
根据对《棱镜》作者的采访,这个行业流行的玩法是,一部制作成本50万的短剧,往往由短剧平台和制作团队分别出资。比如双方各出25万,然后约定5%的“票房”给制片方。所谓“票房”就是用户的充值,而这些充值的90%往往是用于推广和投资。
业内普遍认为,如果一部短剧的“票房”没有达到500万,就很难盈利。而500万的“票房”已经是很难得的爆款成绩了。
Xi安风行是业内的头部制作团队,14部剧一年爆9次。但即便如此,创始人李涛表示,营收不到1000万,出书才几百万。
此外,从今年3月开始,审查也开始严格。平台要求先审核再播,每集都会给出意见。章雷无奈地告诉笔者,有时候,一部剧变化太大,只能放弃,几十万的投入就白费了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从业者都反对监管,有些头部公司是期待监管的。大部分都是从网络小说平台转行过来的,用他们的话说就是“习惯了”。网络小说有自审稿,平台不审核。他们也会自我检查。
进入市场较晚的小公司可能没有这样的意识,他们对风险的认识不足也是整个行业的担忧。
“老鼠屎打翻了一锅汤怎么办?”章雷感叹,监管只会赶走那些粗制滥造的小公司,但会保护头部企业。
45岁以上的人是主要受众。
什么是短剧?优酷、爱奇艺等平台上有很多迷你剧,Tik Tok、Aauto faster也有很多剧情短视频,但这些都不是“付费迷你剧”。
在从业者看来,迷你剧就是按比例缩小的网剧,靠用户给平台冲会员,平台按观看次数给制作方付费。他们的商业模式还是影视行业的玩法。剧情短视频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植入,由品牌付费。
在业内,判断是否是短剧的主要依据是谁在买单,视频平台,品牌,还是用户。
现在一些短视频的制作人也开始尝试做短剧,比如咪蒙团队。他们大尺寸《江十七》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剧情短视频获得广告植入,品牌付费。而《腹黑女仆》和《黑莲花插曲》的制作是付费短剧,其商业变现依赖于用户充值。
实际上,付费短剧沿袭了网络小说的商业模式,根植于网络小说的CPS模式,即版权方请发行方进行推广,发行方对短剧素材进行再创作,在Tik Tok、Aauto更快、视频号等平台投放流量,吸引用户在短剧平台充值付费。
大部分头部短剧公司之前都做过小说业务,比如红果剧场、滇中、容量等。他们有现成的小说可以改编成剧本,是内容生产的核心环节,熟悉招商推广的模式。
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笔者,真正愿意为短剧付费的人群主要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他们是这些酷剧的核心消费群体。相比年轻人,他们的网络娱乐生活更单调,也不搜盗版电视剧,但有钱有闲。
短剧也沿袭了以往网络小说的题材,比如逆袭、重生、甜宠、战神等等。每个话题背后都有特定的消费群体,从业者会用“洗碗”来形容这种现象。
然而,经过两年的发展,短剧也陷入了和网络小说一样的困境——题材同质化,爆率越来越低。以前大多是以战神和神医为题材的都市剧。这种剧的拍摄成本很低。后来有了古装剧,对场景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现在已经涉足科幻。
一位短剧导演告诉笔者,他们最近投资60万做了一个末日科幻题材,费用主要是制作特效。
主题内卷化也推高了制作成本。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,像咪蒙团队这样的几部女频剧,投资至少在百万以上。11月底,有消息称,香港导演王晶和《家有儿女》男主角高亚麟等传统影视业人士开始参演短剧。
一家短剧平台的老板告诉笔者,传统影视行业的这些人可能打不过风行工作室、原暮光等短剧行业的高手,但他们的进入还是让业内人士感到紧张。
短剧“量”成了重资产行业
在短剧产业链中,“短剧平台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短剧平台的商业逻辑是用10%爆款赚的钱来覆盖剩下90%剧造成的损失。
一位短剧导演告诉笔者,他们拍了四部剧,拍了三部爆款,但是公司资金链还是要断的。导演运气不太好。他选的短剧平台经营不善,爆款赚的钱也抵不过其他剧的亏损。他向作者感叹:“选择一个好的短剧平台,比自己拍剧更重要。”
在他看来,这是一个不透明的行业,“票房”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,制作团队只能让平台“拿着”。
在这个血腥的斗兽场,爆率比“票房”规模更能说明实力。为了爆款,制作团队只能多拍,这也让这个行业呈现出“重资产”的特点。
拍电影电视剧都是临时团队。一完大家就自由了,但是短剧是一个快节奏的行业。四天拍100分钟,就只能是流水线作业,也就是说必须养团队。
为什么风行工作室一年爆14部电影有9部看不到钱?原因是工作室有一个100多人的团队。
成为“资产导向”模式的不仅仅是生产商,还有负责投资的分销商。短剧平台会拿出很大一部分“票房”来推广短剧,由发行方负责推广。他们会为短视频平台买单。一般情况下,投资回报率达到115%才能赚钱,也就是投资100元,获得115元的回报。
但15元的利润不可能全部落入他的口袋。他们还有其他成本,留给他们的净利率只有1%-2%。
一位经销商告诉笔者,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传播流水。只有流水足够大,微薄的利润率才能支撑整个团队。一些大规模的投资团队往往有两三百人。整个行业,能赚钱的经销商不超过10家。“大部分经销商一年到头花了很多钱,但基本没剩多少利润了。”
章雷告诉笔者,早在今年6月,国内短剧市场开始滚动的时候,他就“跑了”。他仍然保留着国内的短剧业务,做一些app的供应商,但主战场已经换到了新加坡。
在新加坡,他认识了很多打算做短剧的人,还有人打算给美国人拍一部剧《霸道狼人爱上我》。也有人瞄准中东市场。他们听说中东女士热衷于网上消费。还有的去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,那里华人多,国内的短剧也能播。
然而,“短剧出海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比如剧本的“水土不服”,在国内很受欢迎,但在国外,几乎没有这个概念,观众很难对这样的短剧产生共鸣。再比如,国内有很多小程序,方便流媒体,但是国外Meta,Google,抖音等都有门槛。
“国内至少给了一年的信息空白,海外短剧还没开始,就已经人满为患了。”他一脸愁容地向笔者感叹,他已经做好了失去一个小目标的准备。"

作者:焦点娱乐




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COPYRIGHT 焦点娱乐 版权所有